中国工控培训网·PLC的定义、特点、基本组成
发布时间:2018-08-18 08:12:25
、计算机控制器
1.掌握目前主流的数字处理单元类型,并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特征
本章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数字处理单元,包括 IPC、ARM处理器、PLC 和DSP 处理器、MSP430单片机、8051单片机等嵌入式平台的功能特点、技术参数、选型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等。
2. 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及其图示
图 5.9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山西PLC编程培训其低层是以DeviceNet 现场总线将设备、PLC 的远程 I/O 点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层,中间是以ControlNet(或DH+、DH485等)将PLC、工控机以及操作员界面连接在一起的控制层网络,而上层的Ethernet以PC或工作站为主完成管理和信息服务任务。三层网络各司其职,代表了工业控制的典型结构。
图5.9 典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
3.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网
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在1987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4. PLC的特点
(1)通用性强,控制程序可变,使用方便。
PLC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可以组成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控制河北PLC编程培训系统,用户不必自己再设计和制作硬件装置。当硬件确定以后,在生产工艺流程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的情况下,不必改变PLC的硬设备,只需修改程序即可。因此,PLC除应用于单机控制外,在工厂自动化中也被大量采用。
(2)功能完善,适应面广。
现代PLC已经形成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用于各种规模的控制场合。除逻辑运算、计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外,还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功率驱动、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显示等功能。加上PLC 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既可控制一台生产机械、一条生产线,又可控制一个生产过程。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目前,大多数PLC仍采用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梯形图语言的编程元件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相当接近。它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又考虑到大多数工厂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编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通过阅读PLC的用户手册或短期培训,电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很快就能学会用梯形图编制控制程序。
(4)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建造的工作量,维护方便。
由于 PLC 采用了软件存储逻辑来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的接线逻辑,使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同时,PLC的用户程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调试,更减少了现场的调试工作量,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并且由于PLC的低故障率及很强的监视功能和模块化等,使其维修也极为方便。
(5)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工业生产对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有:
①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长;
② 故障修复时间短。
(6)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的兰州PLC编程培训产品,其结构紧凑、坚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由于PLC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装入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5. PLC基本组成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其组成的一般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结构,其功能的实现不仅基于硬件的作用,更要靠软件的支持,实际上可编程控制器就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
1.掌握目前主流的数字处理单元类型,并了解他们各自的主要特征
本章介绍了目前主流的数字处理单元,包括 IPC、ARM处理器、PLC 和DSP 处理器、MSP430单片机、8051单片机等嵌入式平台的功能特点、技术参数、选型注意事项和发展趋势等。
2. 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及其图示
图 5.9 给出了一个典型的工业自动化系统的三层网络结构,山西PLC编程培训其低层是以DeviceNet 现场总线将设备、PLC 的远程 I/O 点连接在一起的设备层,中间是以ControlNet(或DH+、DH485等)将PLC、工控机以及操作员界面连接在一起的控制层网络,而上层的Ethernet以PC或工作站为主完成管理和信息服务任务。三层网络各司其职,代表了工业控制的典型结构。
图5.9 典型工业自动化系统的网络结构
3.PLC的定义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半导体集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数字技术和通信网
络技术发展起来的一种通用工业自动控制装置。
在1987 年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 Electrical Committee)颁布的PLC标准草案中对PLC做了如下定义: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了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的、模拟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形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
4. PLC的特点
(1)通用性强,控制程序可变,使用方便。
PLC有品种齐全的各种硬件装置,可以组成能满足各种要求的控制河北PLC编程培训系统,用户不必自己再设计和制作硬件装置。当硬件确定以后,在生产工艺流程改变或生产设备更新的情况下,不必改变PLC的硬设备,只需修改程序即可。因此,PLC除应用于单机控制外,在工厂自动化中也被大量采用。
(2)功能完善,适应面广。
现代PLC已经形成大、中、小各种规模的系列化产品,可用于各种规模的控制场合。除逻辑运算、计时、计数、顺序控制等功能外,还具有数字量和模拟量的输入/输出、功率驱动、通信、人机对话、自检、记录显示等功能。加上PLC 通信能力的增强及人机界面技术的发展,使用PLC组成各种控制系统变得非常容易,既可控制一台生产机械、一条生产线,又可控制一个生产过程。
(3)编程简单,容易掌握。
目前,大多数PLC仍采用继电控制形式的“梯形图编程方式”。梯形图语言的编程元件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与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相当接近。它既继承了传统控制线路的清晰直观,又考虑到大多数工厂企业电气技术人员的读图习惯及编程水平,所以非常容易接受和掌握。通过阅读PLC的用户手册或短期培训,电气技术人员和技术工很快就能学会用梯形图编制控制程序。
(4)减少了控制系统的设计及建造的工作量,维护方便。
由于 PLC 采用了软件存储逻辑来取代继电器控制系统中大量的中间继电器、时间继电器、计数器等器件的接线逻辑,使控制柜的设计安装接线工作量大为减少。同时,PLC的用户程序可以在实验室模拟调试,更减少了现场的调试工作量,使控制系统设计及建造的周期大为缩短。并且由于PLC的低故障率及很强的监视功能和模块化等,使其维修也极为方便。
(5)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
工业生产对控制设备的可靠性要求有:
① 平均故障间隔时间长;
② 故障修复时间短。
(6)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
PLC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于工业设备的兰州PLC编程培训产品,其结构紧凑、坚固、体积小、重量轻、功耗低。并且由于PLC的抗干扰能力强,易于装入设备内部,是实现机电一体化的理想控制设备。
5. PLC基本组成
可编程控制器的结构多种多样,但其组成的一般原理基本相同,都是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结构,其功能的实现不仅基于硬件的作用,更要靠软件的支持,实际上可编程控制器就是一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计算机。